
视联合懂车帝搞了一场智能驾驶测试配资十大平台app,结果堪称“行业照妖镜”——36款车,无一完美通过。
表现最好的特斯拉,也不过是“矮子里拔将军”,而华为问界几款车型的表现,只能用“差强人意”来形容——注意,这里的“差强人意”可不是“勉强还行”,而是“真的不太行”。
评论区里,有人嚷嚷:“充值帝又出来收保护费了!”——天真。
懂车帝想搞测试,找央视配合?做梦。但央视想搞测试,拉上懂车帝?分分钟的事儿。
所以,别傻乎乎地以为央视是被忽悠了。这是国家意志,不是商业把戏。
国家三令五申,要求车企别夸大宣传,可某些品牌呢?“L3级自动驾驶”“解放双手”“车内睡觉”——口号喊得震天响,结果一上考场,全露馅了。
这次测试,就是给这些“PPT造车”玩家的一记耳光——吹牛可以,但别拿人命开玩笑。
展开剩余76%
有人说我是“华为黑”,因为我经常批评华为和余承东。
别闹,我批评过的企业多了。我不但批评其他企业,还经常夸华为呢!
不信你去翻我的书,我把余承东当“领导力标杆”写进去呢。
余承东确实是个人物——搞手机,成了;搞汽车,也成了。 这种狠角色,放眼全球也没几个。
但问题出在哪?安全这事儿,他太飘了。
别的领域吹吹牛,顶多被骂“PPT营销”,可汽车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。
余承东呢?“手可以离开方向盘”“车里睡觉没问题”——这些话,听着就让人血压升高。
你可以狂,但不能拎不清。
华为的技术很强,但安全不是靠“信仰”就能解决的。这次测试,问界几款车型的表现,恰恰证明了一点:再牛的算法,也扛不住现实世界的复杂。
这次测试,特斯拉是“表现最好的”——但别急着高潮,这个“最好”是相对的。
36款车,没有一款能完美应对所有场景。特斯拉的Autopilot在高速上表现稳定,但遇到“消失的前车”“儿童鬼探头”这类极端情况,照样抓瞎。
这说明什么?现在的智能驾驶,本质上还是“高级辅助驾驶”,离真正的“自动驾驶”还差得远。
可某些车企呢?“L3级”“L4级”张口就来,搞得消费者真以为能“放手不管”了。
这不是技术问题,是道德问题。
测试里有个有趣的现象:搭载激光雷达的车,夜间识别能力明显更强。
但问题来了——激光雷达成本高,普及难。 而特斯拉坚持的“纯视觉方案”,虽然便宜,但遇到极端天气(比如暴雨、大雾),性能直线下降。
所以,车企现在面临一个选择题:要安全,还是要成本?
某些品牌的选择是——“我全都要”(宣传时吹激光雷达,卖车时砍掉激光雷达版本)。
消费者?自求多福吧。
有人说,这是“打压国产车”。
放屁。
国家巴不得国产车崛起,但前提是——别玩虚的。
过去几年,新能源车市场疯狂内卷,某些车企为了抢眼球,把“智能驾驶”当噱头,安全底线一降再降。
这次测试,就是告诉所有人:“吹牛可以,但别过火。”
未来会怎样?
首先,车企的“自动驾驶”宣传会收敛——至少不敢明目张胆鼓励“脱手驾驶”了。
然后,激光雷达可能成为标配——毕竟测试证明,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场景下靠不住。
或者特斯拉进步再快一些,把纯视觉的能力提上来。中国一直是他的大后方。
还有,行业标准会收紧——国家不会允许“拿消费者当小白鼠”的行为继续下去。
智能驾驶是未来,但现在的技术,还撑不起某些车企吹的牛。
央视这次测试,不是要“搞死”谁,而是提醒行业:“技术可以激进,安全必须保守。”
消费者呢?记住一句话——
“你可以相信科技,但别相信营销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