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就在印度为“印巴空战”胜利举行全国十天庆祝之时,印度又干了一件大事--发射卫星。然而什么叫加杠杆炒股,在火箭发射之后就传来噩耗,这颗卫星失联了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直播镜头里那位电视台主持人死咬牙关、强忍泪水,语气坚定地说出一句话:“这不算失败。”
一时之间,网络上多数人纷纷在看笑话,有人拍手叫好,有人怒斥“自欺欺人”。而这场看似“技术事故”的背后,藏着多少层隐喻?
倒不是幸灾乐祸,而是感到,印度在卫星发射方面,确实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,还无法进入卫星发射先进国家行列,而只是一个正在追赶的追赶者,且追赶的脚步是比较慢的。
展开剩余86%
不过,这次发射任务结束后,印度“赢”学再次让印度人意识到:实际上这是印度成功完成了其101次太空任务,标志着其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成就。火箭一二级性能正常,只是第三阶段出了点问题使任务未能完成。
ISRO并未将此次事件定义为失败,反而强调“一二级表现良好,任务达成技术积累目标”。黄金火箭遭遇罕见意外,PSLV是印度从1993年开始启用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系列。
截至此次发射前,它已累计完成63次任务,是印度最成熟的型号之一。自2018年起,PSLV保持了连续21次发射成功的记录,本次原计划再添一笔“胜绩”。但事情并未如ISRO预期那样顺利。
此次发射的火箭采用了三级结构,第一级由四个捆绑式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,提供主要的起飞推力;第二级为液体火箭发动机,进一步加速火箭。
第三级则是印度自主研发的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,这一技术突破曾让印度航天界倍感自豪,因为低温发动机技术门槛高,此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。
为了“赢”,对外面得找个假想敌,利用外部威胁让里头的人团结起来,巴基斯坦和中国就常常被拉出来溜。
印巴冲突里战机被击落了,他们还能举国欢庆,硬说自己战略目标达到了。还是这次火箭发射失败了,非要强调“完成第101次任务”是个里程碑。
印度这些年跟法国合作搞低温发动机,侦察载荷从以色列买。虽说合作没错,可太依赖别人就容易被卡脖子。
再看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2023年就全球组网了,印度的NavIC还只能“看着南亚转”。而且原子钟还老出毛病,三颗卫星直接“歇菜”。
商业航天方面Skyroot是印度最有希望的“独角兽”,拿了1亿美元融资。但2025年一整年连颗卫星都没发上去,反观中国蓝箭航天三发三中,成绩单一摆气氛就尴尬了。
提起PSLV火箭,那在印度可是响当当的“黄金火箭”,甚至被誉为“国运火箭”,寄托着整个民族的骄傲与期待。这已经是印度第101次太空远征,而PSLV本身也的确不负盛名,曾将加拿大、美国、日本乃至欧洲多国的卫星成功送入轨道,是印度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上的一张王牌。
然而,系统的复杂性往往与风险相伴相生。零件越多,协同越精密,出岔子的概率点自然也水涨船高。
这次的麻烦,就出在了关键的第三级火箭上。点火程序倒是顺利启动了,可仅仅几秒钟后,推力就莫名其妙地泄了气,火箭随之偏离预定航线,最终任务只能草草收场。这一幕,无疑给PSLV的辉煌履历添上了一抹尴尬。
可印度,围绕失败的解读,却常常透着一股奇特的“韧劲”,或者干脆说,是一种“选择性胜利”的艺术。即便火箭化为残骸坠落,印度国内总有些声音坚称取得了“重要成果”。
他们的逻辑很清奇:只要没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,就算不上彻底失败。更有甚者,还会脑补出一盘大棋,认为印度这是在藏拙,不愿过早暴露真实力。
为什么对“赢”的姿态如此执着,甚至到了有点偏执的地步?这事儿,得从印度社会那深不见底的结构性矛盾说起。
印度素有“散装国家”的戏称,其内部的五花八门与盘根错节,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就拿宗教来说,主流的印度教,本身就是个19世纪才被殖民者整合定义的概念,里头包罗了五花八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,简直是个万花筒。
语言层面更是热闹。官方承认的语言就有22种之多,一块路牌上密密麻麻挤着好几种文字指向同一个地方,那是家常便饭。
更要命的是种姓制度这道无形的墙,四大种姓与“不可接触者”之间几乎老死不相往来,社会阶层固化得像化石,甚至连长相审美都深受其扰。再加上中央与地方的暗中较劲,以及那令人咋舌的贫富差距,这个国家在凝聚力上,时常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
恰恰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莫迪政府选择了高举强烈的民粹主义大旗,用“印度在赢”的宏大叙事来充当黏合剂。通过持续不断地描绘国家成功的图景,试图冲淡内部语言、种姓带来的隔阂,让所有国民都沐浴在“胜利的印度人”这道光环之下。
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对外,得树立几个假想敌,用外部压力来强化内部团结,巴基斯坦和中国就常常“荣登”这个榜单。对内,则反复强调印度早已今非昔比,强人领袖正带领国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。
印度航天,还有一重更直接的技术与动机滤镜。有评论就直言不讳,印度在卫星发射这块,跟世界顶尖水平比,确实还差着一截,仍是个追赶者,而且这追赶的步伐,算不上迅猛。
PSLV火箭从1993年投入使用至今,算上这次,已经是第三次发射失败了,这个失败率是客观存在的。技术差距是硬伤,但研制和发射卫星的根本动机,也被认为是套在印度航天脖子上的一道隐形枷锁。
EOS-09的失联,就像一个从深空传来的复杂信号,夹杂着多重交织的信息。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操作的意外,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特定发展阶段下,一个国家在技术雄心、文化心理、政治运作与国际观感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与挥之不去的张力。
发布于:河南省